任天堂是什麼公司呢?岩田笑著這麼說:「是創造笑容的企業,我認為那應該就是娛樂產業應有的模樣吧」。
初閱讀時,其實有些煩躁,相對於數據的彰顯,我較喜歡看到實際運作的故事與改變,但是作者在一開始對於任天堂豐功偉業的鋪陳採用了一連串的數據,看得有些混亂。不過很快地就像在看小說一樣,一段段的研發故事娓娓道來。
整本書的架構是從家用型遊戲主機吃了大敗仗,市場大餅拱手讓給SONY,在失勢後,專注思考遊戲的本質,關心玩家與遊戲環境,製作創新產品讓主機的發展回歸到遊戲性的重心上,以及新的遊戲體驗——Wii與DS,除了遊戲機的成功外,任天堂最大的目標——讓更多人玩遊戲——也因此達成了。在這些故事過程中也穿插許多任天堂重要人物的貢獻與訪談,包含:岩田聰、宮本茂、橫井軍平與內山溥等。然而,蘋果電腦的iPhone帶起了智慧型手機的革命瘋潮,APP市場中遊戲占了大宗,不管是遊戲的人口擴大、遊戲製作人口擴大、隨身攜帶等目標都重複並且被實踐得更透徹了,面對這樣的威脅,任天堂又會再用什麼樣的方式捲土重來呢?本書運用像序章預告一般的結尾,讓人引頸期盼任天堂的下一步動作。
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內容有下面四點:
一、不能讓媽媽討厭的家用型遊戲主機
這已經不只是以「使用者中心」的設計思考了,連與使用者的關係人都一併考量進去了,畢竟許多玩家能不能玩遊戲機是掌控在媽媽手上的(笑)。先從如何讓媽媽不要討厭遊戲主機開始思考,所以這時可能就要思考它的大小、好不好收納等等問題,之後才衍伸到,讓家人也能輕鬆入門的遊戲機。這本書看下來,會發現任天堂許多思考的點都是這樣「直白」的議題或目標,像是:為什麼人們不接觸遊戲了呢?不想讓人感到害怕或討厭呢!「帶著DS真是太好了」大戰等等,而不是要提升硬體規格或技術。
一股腦的爲使用者著想的體貼,有時甚至也沒有先去想如何藉新構想圖利,對使用者/玩家好的事情,先做了再說,其他附帶的好處,之後再考慮囉!
二、PDA與黑膠帶就是DS的原型
在創造一個新的互動方式時,會先試做原型(prototype)來模擬與使用看看是否真的符合概念,以及測試使用性等等,也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工具。讓我比較驚訝的是,雙螢幕掌機DS的原型竟然是一個可以使用觸控筆操作的PDA(當時很熱門的硬體),在螢幕中間貼了一條黑色膠帶隔開,裡面放了一個很簡單的軟體——在螢幕下面的區塊戳瑪利歐,瑪利歐就會跳起來。有時候我們會把原型做得太過複雜跟精緻,這樣做可能一方面體驗/實驗出來的東西更準確,但是其實大多時候會模糊了真正該讓人體驗的最純粹的焦點,所以必要的時候要放下設計師對於完美的堅持~XD。
三、橫井軍平的「洗練技術的水平思考」
像任天堂這樣的遊戲商應該也可以算是科技產業吧?運用科技創造讓使用者愉悅的產品。談到科技的話,就會讓人直覺認為應該是要求新求變,其技術要像沒有終點般地一直突破創新,任天堂在Wii開發之前,的確有段時日是以這樣的想法在製作產品,不斷的提升規格,但是那是玩家想要的嗎?任天堂把自己定位在「娛樂產業」,他們致力於想要讓玩家有怎麼樣的新遊戲體驗,以及如何讓更多人體驗,秉持著「原本所謂的娛樂,只要能高明地運用洗練的技術令人們感到驚訝就好。是不是最新科技無所謂,人們會不會驚訝才是問題。」(岩田)的想法,善用了許多早已成熟的技術製作令人驚豔的遊戲相關產品,橫井軍平就是這方面的能者,例如:「光線槍」-反轉太陽能板作為能源的既定概念,搖身一變成了感應器這樣的點子,槍上有LED燈,目標物上則裝有太陽能板,一旦太陽能板接收到槍上的光線,目標物則會作出回饋。
四、維修換新的機子上,卻妥善保留著玩家的回憶
最近在關注「服務設計」這個領域,所以對於書上這個售後服務的例子非常有感觸,任天堂非常清楚自己的產品對於使用者而言是什麼角色,「對小孩子來說,自己的玩具是被灌注了喜愛心意的物品,所以並非只要還一個新的就能解決問題」。大家應該都有過在購買的產品上,自己添加一些物件來彰顯個人化,又或者是一種占地為王的表現?像是在手機上掛吊飾、在筆電上貼上自己的創意貼紙,在筆上貼名字之類的,但是這些東西壞掉之後呢?任天堂的維修服務,今天機器若可以幫忙修,就會用修的方式(比較耗成本),若不能修必須換新時,他們還會小心翼翼地將你在機台上裝飾的貼紙撕下,並貼在新機子相同的位置上,若有貼保護貼了,也會一併私下奉還,這樣貼心的舉動,並不是個案,將回憶轉移,確保使用者能夠以相同的愛對待新的機子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書名:《任天堂創造“驚奇”的方程式》ISBN:9789862568620
作者:井上 理 (Inoue Osamu)
出版社:青文
出版日期:2011/06/25
主觀評價:★★★★★(大推)
就心得而言,我是不是太囉唆了呢?Orz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